第112章 弹劾(1 / 2)

朱元璋在看到那名单的时候,他便明白了徐达的意思。

从心底的最深处,他是不希望朱政煊和朱允炆这两个他最看重的孙子争斗的。

但是,不管是谁登上皇位,都必须要有自己的班底。

不然政令根本出不了皇城。

而允许他们组建自己的班底,就会出现另一个问题,夺储之战。

这也是他一直没有公开朱政煊身份的原因。

他本想去参加宴会,可是想到这两个麻烦的孙子,顿时便失去了兴趣。

老朱,一个希望自己的儿孙团团结结的老人,在这一刻不得不需要选择接受。

众人散去,他无奈地小声咕哝了一句“果然最是无情帝王家啊……”

大殿之中灯火通明,但是却照不亮他心中的黑暗。

他在心里评判着他的两个孙子……

朱政煊,上马有安国之才,下马有治国之能。

只是,在朱元璋看来,这小子缺少仁心,能杀他绝对不会放。

他隐隐感觉,如果朱政煊登上帝位,那他的那些叔叔很可能没有好下场。

不光是他的这些藩王叔叔们,就连其他的宗室也会受到影响。

现在的宗室一直都是国家养着,根本不用工作。

这一点,朱政煊是绝对不能容忍的。这小子可是连皇权都可以放弃的,别说是所谓的宗室皇亲了。

不得不说,老朱看人还是非常准的。

而朱允炆在对待皇室宗亲的态度上就要好很多。

朱元璋相信,只要自己的那些儿子们老老实实地,朱允炆肯定不会动手。

只不过嘛,朱允炆的政务能力稍显不足。

朱元璋决定,继续观察,反正他也不急。

几日之后,来京觐见皇上的藩王们陆续都要回去了。

南京城外十里长亭。

朱政煊和朱权依依惜别,二人的友谊从一同学习开始,再到大宁。

虽然他们实际上是叔侄,但是却比亲兄弟还要亲。

“政煊,就此别过,咱们后会有期!”说完,朱权拍马要走。

“殿下,我叮嘱你的事你一定要做。燕王胸有大志,绝对不甘于人下,我甚至认为将来祸国者一定会是他。”朱政煊说道

“放心吧,我会注意的”

望着朱权渐渐远去的身影,朱政煊还是有些不安。

宁王这人最大的有点就是仁义,但是最大的缺点同样也是仁义。

他叮嘱朱权的是就是扩兵。

而且他也已经给朱权想好了办法,解决了军费。

扩兵的办法嘛,很简单,采用民兵预备役制度,不占用朝廷的名额。

这些人平时就是种地放牧,定期接受军事训练。

一旦有战事,马上便可以拉到战场上去。

这类似于明朝的屯田制度,但是却也有区别。

屯田制度下,士兵们都是军户,耕种的是国家的土地。而在朱政煊制定的这套制度,土地和牛羊都属于个人,而这个人也不是军户。

你可能会问,这些人为什么要听宁王的指挥。

他们不得不听,因为他们的土地和牲畜都是宁王给的!

至于军费出处嘛,就是从互市督导司中出。

互市督导司严格来说只是一个在朝廷监管下的临时机构,是有着很大的自由度的。

朱政煊都已经安排好了,督导司百分之二十的银子都被运到了宁王那里。

有了这些钱,朱权便可以养兵。

送走朱权,朱政煊着实好好休息了几天。

可是,好日子没过够呢,麻烦又找上门来。

御史台一部分言官,以及六部给事中联合将魏国公府上下给参了!

大到勾结藩王,小到衣冠不整,反正只有想不到的,就没有他们说不到的。

一时间,魏国公徐达竟如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。

徐达有些慌了,他几十年来一直小心翼翼生怕得罪人。哪怕是为朱政煊拉拢势力,也一直都隐藏的很好。

为什么这矛头就直接指向了他呢。

懵逼的不光有徐达,还有朱元璋。

他知道徐达对他的忠心,根本不可能如弹劾的奏折中那样。

而且,朝臣们对徐达的评价一直不错,怎么会遭到如此大规模的弹劾呢?

很快,朱元璋便意识到了一点,难道是徐政煊的身份泄露了?然后有人串联起来,通过打击徐达以达到打击朱政煊的目的。

此人是谁?朱元璋心里已经有了数。

当天徐达便被朱元璋秘密招进了宫里。

徐达惶惶不安,毕竟这事闹的有点大。

按照以前的剧本,他很可能会像李善长、胡惟庸一样被干掉。

一见到朱元璋,徐达立马下跪哭诉“皇上,老臣跟随皇上几十年,一直忠心耿耿从未有过二心啊

最新小说: 痴愚赘婿?朕是皇帝来着! 重生大秦,一怒而诸侯惧! 我家世显赫,躺平不过分吧! 反派:废物世子,开局龙阳圣体 对弈江山 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! 史上第一豪横 穿越皇子,无敌兵王 大明:我最强皇孙,请老朱退位 开局一把刀,狂扫八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