绫罗缎 > 历史军事 > 大明:摊牌了,你爷爷我是朱元璋 > 第四百零一章 张来回乡祭祖,摊上人命官司

第四百零一章 张来回乡祭祖,摊上人命官司(1 / 2)

见大哥只是冷笑了下,朱允熥顿时就懂了,对方还真使绊子了!

朱允熥:“他们好大的胆子!”

朱英淡淡道:“儒生的精神领袖,又怎么会没有胆子?”

无非就是对真能举起屠刀的人没胆子,遇到恭敬他们的,尊敬的他们的,胆子可就大了。

窝里横。

朱允熥气道:“事情就这么算了?大哥,你当时没好好给他们一个教训吃?”

这话说完,他仔细回忆了一下大哥在河南干过的事,后知后觉地惊道:“难道河南被抓了的那些人,都与孔家有关系?”

“也不是所有人都与孔家有关系,品级太低的,孔家也看不上。”朱英平静地纠正道。

但听到这纠正,朱允熥却更气了。

那都是一些什么人啊!

“做官者,食君禄,却不报君恩!简直该死!”

朱英听着弟弟的愤怒,没阻止,但他本人却没什么太大感觉。

毕竟,对着这些人生气,也没什么用,无非是气坏了自己而已。

这样的人,比比皆是。

甚至可以说,在不得势时骂这些人的普通人,一旦有了机会翻身做人上人,也少有人能够控制自己,去履行自己未得势时的誓言。

靠道德来约束,远远不够。

但只靠严厉的律法跟惩罚来约束,同样容易反弹。

什么事都要“适量”,既要养廉,又要让他们畏惧,却又不能让他们每日只知道畏惧而在做事方面束手束脚。

“想要解决这种事,还是需要一套完善的赏罚制度才成。”

“养廉,也需高薪。”

听到朱英这样说,朱允熥却道:“但全国上下这么多官员,若都以高薪来养廉,国库哪里能出得这些银子?”

就算是当初还没有被好好教导时,朱允熥也知道银子的可贵之处,更知道国库其实没那么多银子,各部的官员每日扯头花,有很大一部分原因,也是为了争夺资源。

朱英点头,先是夸奖了一下朱允熥:“你能想到这些,我很欣慰。”

随后,才说:“想要高薪,光是节流自是不成,还要开源。”

“开源?”朱允熥反应了过来,“大哥,之前你支持放开海禁,也是为了开源?”

“算是原因之一,不过,光靠放开海禁来开源,还是不够。”

朱英想到这时候的欧洲,还没有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。

第一次工业革命,是在清朝的时候。

但紧迫感并没有因为时间还充沛而显得少了,人的一生能做的事情是有数的。

即便朱英有着后世的记忆,也不敢保证自己一定能够改变整个历史的发展进程。

他能做的,也只能是尽力而为。

治理一个大国,还是一个建国初期死到只剩下六千多万人口的国家,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。

朱英突然问朱允熥:“你知道目前大明人口大约有多少人吗?”

朱允熥还真听过有此内容的课程,想了想,就回答了:“应该已过了一万万人了吧?”

一万万,在古代,指的就是一个亿。

朱英点点头,大体上的人数,应该就是这样了。

这还是经过了建国后各项休养生息政策后,才有了的人口数量。

再过一些年,大明的人口能涨到两亿人左右。

那时候,就算是十分繁荣了。

而现在,有了一亿以上的人口,对于很多土著来说,已是觉得不少了。

可经历过后世的朱英却觉得,这个人数,实在是太少了。

人数太多不好,可人数这样少,也同样不好。

朱英:“想要增加人丁,也需要经济的水活起来。只有家家余粮多了,苦难少了,但还不至于到享乐程度的这个阶段,才会人口出现一个井喷式的增长。开源……开源,对外要开源,对内,还是要增加更多的工作岗位,让整个大明都活起来才成。”

也就只有朱英敢说这样的话,换成是其他人,必然不敢说什么大明活啊死啊的。

朱允熥在一旁听着,若有所思。

朱英是想到哪里,就说到哪里。

他想着,将对外贸易搞起来,对内,良种多了,收成多了,普通人能得到的口粮数量多了,可以让底层的人放心开始生育,而生育出的孩子,存活率也能稍有提高。

另一方面,良种的推广,也可以节省一些劳动力。

而这部分劳动力,就可以去做工。

做工,可以让手工业跟商业活起来。

这些多出来的做工的人所做出来的商品,就可以有一部分售往海外。

然后,就是换回银子,跟另外一些本国稀少的商品,甚至是更多的良种跟粮食。

这就是一个良性的循环。

在这个良性循环的带动下,其他产业也会有所改良。

收税多了

最新小说: 痴愚赘婿?朕是皇帝来着! 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! 我家世显赫,躺平不过分吧! 开局一把刀,狂扫八荒 重生大秦,一怒而诸侯惧! 穿越皇子,无敌兵王 反派:废物世子,开局龙阳圣体 对弈江山 大明:我最强皇孙,请老朱退位 史上第一豪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