绫罗缎 > 历史军事 > 明变 > 第135章 高拱献策(下)

第135章 高拱献策(下)(1 / 2)

朱载壡自然是知道漕粮加耗是个什么回事。

从南到北,如此漫长的路程,哪怕是水运,这途中的花费也是惊人。

平均下来运送十石粮食就有一石的运费。

这按每年从南方往京城运四百万石漕粮来算,单单路上就要损耗四十万石。

如此高的运输费,朝廷自然是不想掏这笔钱。

那么这部分钱谁来出,自然还是普通的百姓出。

而这钱就是加耗中的一种。

承担运费已经让百姓苦不堪言了,更难的是加耗不止一种,更有尖收。

这尖收就是淋尖踢斛,也是那些粮长们玩的花样。

因此从古至今都是农民最苦啊,从不曾改变啊。

“是的,殿下!!正是加耗。”

高拱自然不清楚朱载壡内心的诸多感触,他只是将自己的想法说出,“因此虽说这漕粮是四百万石,但是因为加耗,实际向百姓征收的粮数是五百二十万石上下浮动!”

朱载壡在听到这个数字之后,也是吃了一惊,而后又进一步加深了对于百姓的怜悯之情,“竟多了一百二十万石??”

“是的,殿下,这个数字八九不离十,臣在京城的时候翻阅过历年的堂稿。”

高拱再次拱手道,“这每税粮一石就要加耗七斗,也就是说要收一石七斗的麦米。”

“臣就以张兄待的苏州府为例吧,这苏州夏税加上秋粮,每年的正粮为二百七十七万石,加上耗米就是一百九十三万九千石麦米。

“而之所以多,就是因为地方官府的一部分经费落在这耗米身上,运费也落在这耗米身上。”

朱载壡沉默不语,脸色如水一般平静,只是目光幽幽,不知道在想些什么。

高拱抬头偷瞟了眼面前的太子,看到太子的脸色后稍有些迟疑,但还是接着说了下去,“而今年秋粮还未收起,那么这加耗麦米至少有六十万石在城北的南京仓呢!”

高拱说完这句话之后,便止住不再说了,只是垂手肃立着,等着朱载壡的开口。

“肃卿啊,你说…”

朱载壡此刻没有关心这补齐漕粮的问题,反倒是问起了另一个话题,“若是将这加耗废…不,一律归于中枢,这百姓的负担,以及地方上的横征暴敛会不会减轻些啊。”

“殿下仁慈啊!”

高拱先是拱手赞了一句,而后轻轻摇头道,“但是臣不建议立刻改动这加耗,臣建议徐徐图之。”

高拱自幼便是神童,自然能听懂太子的话中深意,殿下这是一方面想要增加中枢的收入,削弱地方的收入,另一方面是想要通过归于中枢,来减少官吏或是漕运操军的贪污和扰民机会。

毕竟这个加耗归于中枢之后,地方上再也不能明着借助加耗名义捞到额外合规的银子了。

但是这样做无疑是触动了地方官员的利益,而且还不是个人的,是一整个群体的,实施起来困难重重,尤其是太子现在还只是太子的情况下!

因此高拱只能反对,或者说暂时反对。

“孤知道!”

朱载壡望向了高拱,“但这次确实是个机会,不是嘛?利用这个机会,把这加耗给突破掉一个口子。”

“臣明白殿下的意思,殿下是想要借助这次征调走加耗麦米的机会,为日后的归于中枢开个先例!”

高拱继续说道,“关于这点,臣是赞同的,但是现目前也只能做到这一步,殿下不可再触动那些地方官员的神经了。”

“这孤是知道的!”

朱载壡点了点头,能开个先例也好,这样以后才能撕开口子呀,“对了,肃卿啊,若是将这六十万石粮食运上京城,是不是还需要六万石的漕运费?”

“对的,殿下!”

“那其实就只有五十四万石的漕粮了,这缺额还是很大。”

朱载壡其实有想过要调要南京城北的仓粮,但是那些仓粮也大多有定额在着,调多了,南京这边运转不开,调少了没有一点用。

“殿下莫担忧!”

高拱道,“臣的第二个法子,便是可让南京城内大户富商巨贾输纳麦米,并根据捐输纳粮份额的多寡给予不同的嘉奖。”

“嘉奖?”

朱载壡此刻已经有些猜到了高拱的想法,“什么嘉奖啊。”

“授以虚衔,实任…”

还没等高拱说完,朱载壡便直接开口打断了他的话,“就是捐纳买官,对吧!!”

有明一朝,就是那个叫门天子开了这个先例,四百石可以买个总旗,六百石可以做个试百户,甚至捐粮四千石,就可以当个指挥。

这玩意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!

将官职这一国家名器,作为货物来买,这是何等的荒唐!也只有那个叫门天子,土木堡战神能做出此等举动,实在无脑!!

高拱听出了太子话语中的不满,心中一惊,便已经知道怕是这个法子触了太子的逆鳞了,但是此刻也

最新小说: 开局一把刀,狂扫八荒 痴愚赘婿?朕是皇帝来着! 重生大秦,一怒而诸侯惧! 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! 大明:我最强皇孙,请老朱退位 史上第一豪横 穿越皇子,无敌兵王 反派:废物世子,开局龙阳圣体 我家世显赫,躺平不过分吧! 对弈江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