绫罗缎 > 历史军事 > 周易哲学解读 > 《周易大发现》(七十一)

《周易大发现》(七十一)(1 / 5)

卷五:发现了《周易》学术

第四章:《易传》后的“易学”,是对《易经》(今本《周易》加易传)的学术

第十五节:清代李光地奉旨编篡的《周易折中》的易学内容

李光地(1642年—1718年)著有《历像要义》《四书解》《性理精义》《朱子全书》等书。

李光地如同唐时孔颖达奉旨编篡《周易正义》那样,李光地等奉康熙之诏而撰《周易折中》。

《周易折中》其说宗主朱熹之注,而广采先秦汉魏以来众家之解,为之折中。卷首列《图说》,卷末附朱熹《易学启蒙》。《四库全书提要》指出:“自宋以来,惟说《易》者至夥,亦惟说《易》者多歧。门户交争,务求相胜,遂至各倚一偏。故数者《易》之本,主数太过,使魏伯阳、陈抟之说窜而相杂,而《易》入于道家。此书对象数、义理二派兼收并采,不病其异同。经传分编,一从古本。”

《周易折中》凡二十三卷,此书共计23卷,正文22卷,卷首1卷,由清康熙皇帝下诏编纂、有易学大家李光地总领修订、四十九名翰林进士等参与编纂的一部易学大全。因是清康熙皇帝参与编写关于《周易》的书籍,又称《御纂周易折中》。

据学者研究“《周易折中》一书所引用先儒者,计汉有一十八家,晋三家,齐一家,北魏一家,隋一家,唐一十一家,宋九十八家,金二家,元二十二家,明六十一家,共计达二百一十八家名家易说之大成。并以“集说”“按语”“总论”等形式……。”

《周易折中》即是皇帝下旨编纂的一部综合义理与象数筮术两派的注易大全,并有《序》、《凡例》、《卷首》,及正文22卷内容所组成。

《序》乃康熙皇帝作,附下:

“序

易学之广大悉备,秦汉而后无复得其精微矣!至有宋以来,周邵程张阐发其奥,唯朱子兼象数天理,违众而定之,五百余年无复同异。宋元明至于我朝,因先儒已开之微旨,或有议论已见,渐至启后人之疑。联自弱龄留心经义,五十余年未尝少辍,但知诸书大全之驳杂,奈非专经之纯熟。深知大学士李光地素学有本,易理精祥,特命修《周易折中》,上律河洛之本末,下及众儒之考定,与通经之不可易者,折中而取之,越二寒暑,甲夜披览,片字一画,斟酌无怠,康熙五十四年春告成而传之天下后世,能以正学为事者,自有所见欤!

康熙五十四年春三月十八日书”

《凡例》有八段内容,言所谓”经传”易学上诸家异同之说,而编《大全》所依从朱子为主,兼收诸家之说。《卷首》内容则有2万字,是对《易》之总论,既引述易学上诸家《易》之论说之论说,又有对《易》之论说。最后是对六十四卦各有其”主”之说,从论《乾》到《未济》的说法。如下:

“《乾》以九五为卦主,盖乾者天道,而五则天之象也。乾者君道,而五则君之位也,又刚健中正。四者具备,得天德之纯,故为卦主也。观《彖传》所谓“时乘六龙以御天”,“首出庶物”者,皆主君道而言。

《坤》以六二为卦主,盖坤者地道,而二则地之象也。坤者臣道,而二则臣之位也,又柔顺中正。四者具备,得坤德之纯,故为卦主也。观彖辞所谓“先迷后得主”“得朋”“丧朋”者,皆主臣道而言。

……

《未济》以六五为主,盖未济则始乱而终治,六五层外体,正开治之时也。故《彖传》曰“未济‘亨’,柔得中也。

以上之义,皆可以据《彖传》、爻辞而推得之。大抵《易》者,成大业之书。而成大业者,必归之有德有位之人。故五之为卦主者独多。中间亦有因时义不取五为王位者,不过数卦而已。”

正文22卷内容,卷一至卷八是对所谓经(《周易》)的诸家之说,加之编篡者的”案”说(其它卷同),类如《周易正义》体例。卷九至卷十是对《彖传》上下文引诸家之说。卷十一至卷十二:是对《象传》上下文引诸家之说。卷十三至十五:对《系辞传》上下文引述诸家之说。卷十六:是对《文言传》引述诸家之说。卷十七:是对《说卦传》引述诸家之说。卷十八:是对《序卦传》引述诸家之说。卷十九至卷二十一:是对朱熹的《易学启蒙》论说。卷二十二:是对《序传》及《杂卦引述诸家之说。

正如《提要》与《序》之所言,

“此书对象数、义理二派兼收并采,不病其异同”和“周邵程张阐发其奥,唯朱子兼象数天理,违众而定之,五百余年无复同异”。以这种说法,更以朱熹为宗旨,岂不是编纂成了一部筮术、象数、义理大杂烩吗?

我们再看《周易折中》对今本《周易》内容的编纂诸说,看对所谓《乾》卦之说。

如《周易折中》卷一对《乾》的编注,即对《乾》卦里卦象和卦辞的注释者说。

“乾卦(乾上乾下)乾为天

本义:周,代名也。易,书名也。其卦本伏羲所画,有交易、变易之义、故谓之易。其辞则文王周公所系,故系之周

最新小说: 重生大秦,一怒而诸侯惧! 开局一把刀,狂扫八荒 穿越皇子,无敌兵王 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! 反派:废物世子,开局龙阳圣体 对弈江山 史上第一豪横 我家世显赫,躺平不过分吧! 大明:我最强皇孙,请老朱退位 痴愚赘婿?朕是皇帝来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