绫罗缎 > 历史军事 > 周易哲学解读 > 《周易大发现》(三十九)

《周易大发现》(三十九)(1 / 4)

卷四:发现了《周易》称谓

第二章:后封建社会时期里对《周易》的称法

第一节:两汉时期对《周易》的称法

西汉初期有一部重要的书籍——《淮南子》,这一书里也引用了《周易》(虽引用的今本《周易》时并没带六·九数字爻题,但无论是春秋《周易》文本,还是今本《周易》,而内容文辞是一样的)里的不少内容。 如:

《缪称训》:“故《易》曰》‘同人于野,利涉大川’”。

“《易》曰:‘即鹿无虞,惟入林中,君子,几,不如舍往’”。

“《易》曰:‘乘马班如,泣血涟如’。言小人处非直位,不可长也”。

“动于上不应于下者,情与令殊也。故《易》曰:‘亢龙有悔’”。

“故《诗》曰:‘执辔如组’。《易》曰:‘含章可贞’”。

“故《易》曰:‘《剥》之可遂尽也,故受之以《复》’”(此句虽称《易》曰,但并不是出自《周易》一书里的内容。也与《易传·序卦》文有出入。《序卦》里的有这种说法:“《剥》者,剥也。物不可以终尽剥,穷上反下,故受之以《复》)。

《诠言》:“故《易》曰:‘括囊,无咎无誉’。能成霸王者,比得胜者也”。

《泰族》:“故《易》曰:‘鸣鹤在阴,其子和之’”。

“《易》曰:‘丰其屋,蔀其家,窥其户,闻其无人’”。

《人间》:“故《易》曰:‘潜龙勿用’者,言时之不可以行也。故‘君子终日乾乾,夕惕若,厉无咎’”。

《要略》:“今《易》之乾坤,足以穷道通意也,八卦可以识吉凶,知祸福矣”。

纵观《淮南子》一书里所引用的《易》称内容,除唯有一例疑似出自《易传·序卦》里的内容外,其它“《易》曰”所引用的内容,皆出自《周易》一书里的内容。西汉前期的书籍,凡引用《周易》里的内容,与战国时期对《周易》的称法相同,《易》称形同于《周易》的简称。

《春秋繁露》一书里也有引用《周易》一书里的内容,用于阐明事理,一样的是称“《易》曰”,而不称“《周易》曰”。

如:

“《易》曰:‘复自道,何其咎’,此之谓也”。

“《易》曰:‘履霜坚冰’,盖言逊也”。

董仲舒在他的对策中也有引用《周易》里的内容,同样用“《易》”称。

如:

“《易》曰:‘负且乘,致寇至’。乘车者君子之位也,负担者小人之事也。此言居君子之位也,而为庶人之行者,其祸患必至也”。

到司马迁写的《史记》一书里,不但出现《易》,《周易》的称法,而且还出现了一种新的称法,即《易经》称法的出现。而《易经》一词,在《史记》一书之前,从未出现过。虽然《庄子》一书里出现过“丘治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六经”的说法,但这是指六种经典书籍,而不是单独出现的《易经》称法。

我们且看《史记》一书里出现的《易》、《周易》、《易经》称法,是否是个同一概念。

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孔子晚年喜《易》,序《彖》、《象》、《说卦》、《文言》,读《易》韦编三绝曰:‘假我数年,若是,我于《易》则彬彬矣’”。

这里出现的《易》称,则是指《周易》一书了,因为有《彖》、《象》、《说卦》、《文言》这些本属《周易》的学术文章旁证。故这个《易》称,就是《周易》一书的别称。

《史记·儒林外传》:“《易大传》:‘天下一致而百虑,同途而殊归’”。

这里称《易大传》里所引用的内容,是出自《易传·系辞》里的内容。可司马迁不称《易传》,也不称《系辞》,而是称《易大传》。这是司马迁把《易传》改称了《易大传》。《易传》,单从这名称来看,是“传”《易》的,即《易》之“传”。而从《易传》里所举《易》之内容来看,则是《周易》一书里的内容。《易传》实乃是“传”《周易》的,应称《周易传》,才是正确地。如“传”《春秋》的文章称《春秋传》,《春秋传》是对《春秋》的进一步研究分析解说与注释,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《春秋》而作,而被称为《左氏春秋传》,又简称《左传》。而称《易传》,或称《易大传》里的内容,虽是对今本《周易》的分析解说与注释,应称《周易传》则是正确地。不过西汉之前把《周易》一书,又称《易》,而“传”《周易》的文章,又称《易传》,也不为错。

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中云:“昔西伯拘羑里,演《周易》;孔子厄陈、蔡作《春秋》;屈原放逐,著《离骚》;左丘失明,厥有《国语》;孙子膑脚,而论《兵法》;不韦迁蜀,世传《吕览》;韩非囚秦,《说难》、《孤愤》;《诗》三百篇,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。”

这里出现的《周易》称谓,就是指《周易》一书的原称。

《史记

最新小说: 开局一把刀,狂扫八荒 反派:废物世子,开局龙阳圣体 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! 痴愚赘婿?朕是皇帝来着! 大明:我最强皇孙,请老朱退位 重生大秦,一怒而诸侯惧! 我家世显赫,躺平不过分吧! 穿越皇子,无敌兵王 史上第一豪横 对弈江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