绫罗缎 > 历史军事 > 周易哲学解读 > 《周易大发现》(七)

《周易大发现》(七)(2 / 4)

这与考古上发现《归藏》文本格式是一样的。

1993年,湖北省江陵县荆州镇王家台15 号秦墓出土了一大批竹简,这批竹简里被研究者认为有《归藏》的东西。这座墓为战国晚期秦墓。从已公布的材料和有关研究成果来看,王家台秦简《归藏》编号者164支,未编号的残简230支,共计394支,总字数约4千余字。在这批竹简中,共有70组卦画,其中16组相同。除去相同数,不同的卦画有54种。卦画皆以“—”与“∧”组成的六联体。卦名有76个,其中重复者23个,实际卦名53个,此外,卦辞也有一部分重复。秦简《归藏》的卦画皆可与今本《周易》对应起来,卦名也与传本《归藏》、帛书《周易》及今本《周易》大部分相同。

现将王家台秦简《归藏》里的一些释文抄录如下:

师曰:昔者穆天子卜出师而攴占□□□/(439)/龙降于天而□//远飞而中天苍/

履曰:昔者羿射陼比莊石上,羿果射之,曰履□□(461)

井曰:昔者夏后启贞卜/(319)

豐曰:昔者上帝卜处□□而攴占大明,大明占之曰:不吉。□臣體體,牝□雉雉,/(304)

归妹曰:昔者恒我窃毋死之[药]/(307)/□□奔月而攴占□□□/(201)

明夷曰:昔者夏后启卜乘飞龙以登于天而攴占□□/

(说明:“/”表示竹简残断,“□”表示字迹模糊、无法辨认。卦符号无法打出故略去)

由以上所举例的王家台秦简《归藏》每卦内容体例格式来看,与《左传》里的两则卦例体例格式完全相同。如《左传》里的两则卦例的内容格式:

1“蛊曰:‘千乘三去,三去之余,获其雄狐。’”(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)

2“复曰:‘南国戚,射其元王中厥目。’”(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)

无论是《左传》两卦例所反映的卦书体例形式,还是《归藏》的体例形式,均是一样的。即在一个画符号和名称后“挂”上一句“辞语”,而演变成了筮术上的“卦画符号”与“卦名称”。这种“卦书”里的画符号与名称,无疑是取自于《周易》一书里的画符号与名称。而《周易》原初文本里的符号与名称本不是筮术上的意义与名称。

这样就不难想象《周易》一书原初的体例是个什么样子了。我们终于一步一步接近《周易》原初的文本了,也终于一层一层将揭开被包裹着的《周易》,得见《周易》的本来面目。

我们已知今本《周易》之前的《周易》文本,是春秋《周易》文本。而春秋《周易》文本既非“九·六”爻题的那种文本,而是以《周易》里的“画符号”及名称作为《周易》文本里的每篇文章句子排序的一种结构形式,由此把原创的《周易》文本改变成“繇称”的文本,也由此把《周易》一书原初的性质给改变。我们从《左传》一书里所记载的以《周易》筮之的筮例及引用《周易》的例子,无疑证实了春秋《周易》文本的存在。我们也已知从考古上发现的楚竹书《周易》、帛书《周易》,这些都是以“九·六”爻称,取代春秋《周易》文本的不同版本而已。而“九·六”爻称的《周易》文本,却被传承了下来。即我们今天所用的《周易》文本。

从春秋《周易》文本到今本《周易》,由此而知《周易》是个不断被改造的过程。即使作为“九·六”爻题的《周易》文本(今本《周易》),对于卜筮者在卜筮使用过程,同样感觉不能适应卜问人事吉凶。就又进一步对“九·六”爻题式的《周易》进行再改造,即1977年阜阳双古堆出土的汉简改造版本《周易》的出现。

总之,从文献与考古材料来看,自春秋至西汉,《周易》一书被进行过三次的篡改,即把《周易》原初文本体例篡改成“繇”式、“爻”式、到增添进去“卜事之辞”。说明历史上对《周易》一书是个不断篡改的过程。

那么,《周易》原创文本是个什么样子的呢?我们通过《左传》里两则卦例的记载,以及考古上发现王家台秦简《归藏》体例格式来看,无疑印证了《周易》原创文本的体例。这就是说我们完全可根据文献记载与考古材料的事实证据,而考释出《周易》原创文本的文体形式。

一、从理论上说,《周易》为何不断地被篡改,说明了《周易》一定有原创的文本。我们也不再轻易相信“繇”式的《周易》文本,就是《周易》的原创文本。

二、从春秋《周易》文本格式来看,已使用《周易》里的六十四名称做为”繇称”,无疑证明春秋《周易》文本是在原创《周易》文本基础上改造而来的,因《周易》原初六十四文是没有名称的,这是先秦书籍的贯例。

三、从文献与考古材料上的证据来说,即有《左传》里的两卦例,而得知春秋已流行着“卦书”,其格式是“卦画符号+名称+卦辞”。以及《周礼》所云“三易”的《连山》、《归藏》、《周易》“其经卦皆八,其别皆六十有四”,由此证明了《连山》、《归

最新小说: 开局一把刀,狂扫八荒 重生大秦,一怒而诸侯惧! 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! 大明:我最强皇孙,请老朱退位 痴愚赘婿?朕是皇帝来着! 反派:废物世子,开局龙阳圣体 我家世显赫,躺平不过分吧! 穿越皇子,无敌兵王 史上第一豪横 对弈江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