绫罗缎 > 历史军事 > 周易哲学解读 > 《易学评论》(五十一)

《易学评论》(五十一)(1 / 5)

中卷:帝制时期”易学”评论

第四篇:唐代”易学”评论

第二章:评唐朝李鼎祚汇编的《周易集解》一书

唐朝初孔颖达奉旨编疏《周易正义》成为科举考式指定教课书之一,而到唐朝中后期,也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里,还有一位叫李鼎祚编汇《周易集解》,此人史无传记。此书是唐代后期产生的一部重要易学书籍,而此书并未分象数与义理之说,是对前人说易说法上选编汇集一起,其功绩是保存了前人说易上的真实面貌。

我们也选一些章节来看一看,以”窥一斑而知全貌”。

如对《周易·乾》所汇集的易学上的诸说。

“(乾下乾上)乾:元、享、利、贞。

案:《说卦》:乾,健也。言天之体以健为用,运行不息,应化无穷,故圣人则之。欲使人法天之用,不法天之体,故名乾,不名天也。

《子夏传》曰:元,始也。亨,通也。利,和也。贞,正也。言乾禀纯阳之性,故能首出庶物,各得元始、开通、和谐、贞固,不失其宜。是以君子法乾而行四德,故曰“元、亨、利、贞”矣。

初九:潜龙勿用。

崔觐曰:九者,老阳之数,动之所占,故阳称焉。潜,隐也。龙下隐地,潜德不彰,是以君子韬光待时,未成其行。故曰“勿用”。

《子夏传》曰:龙,所以象阳也。

马融曰:物莫大于龙,故借龙以喻天之阳气也。初九,建子之月。阳气始动于黄泉,既未萌芽,犹是潜伏,故曰“潜龙”也。

沈驎士曰:称龙者,假象也。天地之气有升降,君子之道有行藏。龙之为物,能飞能潜,故借龙比君子之德也。初九既尚潜伏,故言“勿用”。

干宝曰:位始,故称初。阳重,故称九。阳在初九,十一月之时,自复来也。初九,甲子天正之位,而乾元所始也。阳处三泉之下,圣德在愚俗之中,此文王在羑里之爻也。虽有圣明之德,未被时用,故曰“勿用”。

九二:见龙在田,利见大人。

王弼曰:出潜离隐,故曰“见龙”。处于地上,故曰“在田”。德施周普,居中不偏,虽非君位,君之德也。初则不彰,三则乾乾,四则或跃,上则过亢。利见大人,唯二五焉。

郑玄曰:二于三才为地道,地上即田,故称“田”也。

干宝曰:阳在九二,十二月之时,自临来也。二为地上,田在地之表,而有人功者也。阳气将施,圣人将显,此文王免于羑里之日也。故曰“利见大人”。

九三:君子终日乾乾,夕惕,若厉,无咎。

郑玄曰:三于三才为人道。有乾德而在人道,君子之象。

虞翻曰:谓阳息至三,二变成离。离为日,坤为夕。

荀爽曰:日以喻君。谓三居下体之终,而为之君,承乾行乾,故曰“乾乾”。夕惕以喻臣。谓三臣于五,则疾修柔顺,危去阳行,故曰“无咎”。

干宝曰:爻以气表,繇以龙兴,嫌其不关人事,故著君子焉。阳在九三,正月之时,自泰来也。阳气始出地上,而接动物。人为灵,故以人事成天地之功者,在于此爻焉。故君子以之忧深思远,乾夕匪懈。仰忧嘉会之不序,俯惧义和之不逮。反复天道,谋始反终。故曰“终日乾乾”。此盖文王反国大理其政之日也。凡无咎者,忧中之喜,善补过者也。文恨早耀,文明之德,以蒙大难,增修柔顺,以怀多福,故曰“无咎”矣。

九四:或跃在渊,无咎。

崔觐曰:言君子进德修业,欲及于时。犹龙自试跃天,疑而处渊。上下进退,非邪离群。故“无咎”。

干宝曰:阳在九四,二月之时,自大壮来也。四虚中也。跃者,暂起之言,既不安于地,而未能飞于天也。四,以初为应。渊,谓初九甲子,龙之所由升也。或之者,疑之也。此武王举兵孟津,观衅而退之爻也。守柔顺,则逆天人之应;通权道,则违经常之教。故圣人不得已而为之,故其辞疑矣。

九五:飞龙在天,利见大人。

郑玄曰:五于三才为天道。天者,清明无形,而龙在焉,飞之象也。

虞翻曰:谓四已变,则五体离。离为飞,五在天,故“飞龙在天,利见大人”也。谓若庖牺观象于天,造作八卦,备物致用,以利天下,故曰“飞龙在天”。天下之所利见也。

干宝曰:阳在九五,三月之时,自夬来也。五在天位,故曰“飞龙”。此武王克纣正位之爻也。圣功既就,万物既睹,故曰“利见大人”矣。

上九:亢龙有悔。

王肃曰:穷高曰亢。知进忘退,故“悔”也。

干宝曰:阳在上九,四月之时也。亢,过也。乾体既备,上位既终。天之鼓物,寒暑相报;圣人治世,威德和济;武功既成,义在止戈。盈而不反,必陷于“悔”。案:以人事明之,若桀放于南巢,汤有惭德,斯类是也。

用九:见群龙无首,吉。

刘瓛曰:总六爻纯阳之义,故曰“用九”也。王

最新小说: 重生大秦,一怒而诸侯惧! 开局一把刀,狂扫八荒 穿越皇子,无敌兵王 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! 反派:废物世子,开局龙阳圣体 对弈江山 史上第一豪横 我家世显赫,躺平不过分吧! 大明:我最强皇孙,请老朱退位 痴愚赘婿?朕是皇帝来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