绫罗缎 > 其他类型 > 姑娘今生不行善 > 第二百六十七章 触霉头

第二百六十七章 触霉头(1 / 2)

出身门楣,姻亲故旧,无论从哪方面来看,沈从真确实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。

总好过推了他们不愿的人上去。

相比而言,沈从真没多大干系,是个无关紧要之人。

在盛京,亦或者去南苑,于他们来说,并没有什么差别。

纵使华阳大长公主也许舍不得,沈家却不至于这么拎不清。

都护府主事,官秩虽然不高,但那是实打实的位高权重,也算是一方封疆大吏,足可见是朝廷信重,才会委以重任。

在如今这个年纪能得这样的器重,何愁前途不一片光明呢?

“沈从真这个人——”赵禹反手摸着自己下巴,沉吟须臾,“他很好,有才干,也中用。其实父皇从前也说起过他,是个能当大任的。进退有度,分寸拿捏得好,又有出身摆在那儿,也不用担心结党营私这种事儿。

只是皇姑奶太过溺爱孩子,沈宝芝未出阁前又难免老是依赖着这个兄长,所以才冷放着他。”

姜元曜就笑了。

华阳大长公主和沈宝芝母女两个,确实是少见。

大家都是一样的人,谁家出身也没有不如谁。

沈氏世世代代都不是那等张扬轻狂的,也就是昔年尚主之后,大长公主辈分太高,皇室宗亲没有愿意跟她红了脸的。

她自己若肯尊重倒还好,她非要仗着身份倨傲不容人,谁拿她也没办法。

至于沈家上下,就更拿她没奈何了。

沈从真算不错的了。

四五岁之前其实性情不太好,动辄发脾气摔东西,连家中御赐之物他也砸坏过。

那时候他祖父沈老太师还在世,见不对劲,把人带在身边,手把手养了三年多。

老太师过身之前,临终遗言,不许华阳大长公主再插手沈从真的教养事。

要不然这个孩子非得给养废掉。

晋和帝忌讳大长公主的溺爱和不讲理,也不是没有道理。

可就目下情况看来——

姜元曜觉得这事儿大概没那么顺利能办成。

于是他低低的叹了口气:“沈大人再明事理,也恐怕争不过大长公主。

殿下少时承教于肃宗皇帝,朝堂政务,未必不通。

南苑都护府初设,一切都不安稳,南苑百姓接不接受,南苑王会不会心存怨怼,从而生出不该有的心思,再弄出摩擦来,这都是未知的。

殿下只会觉得不安全,可不会想什么手握实权,前途灿烂。

毕竟以沈从真的出身来说,至多再有一年半载,大家都长大了,该成家立业的年纪,他总要入朝领职,又不缺这个主事。

虽说长辈们都是望子成龙,期盼着孩子有出息有前程,但王爷觉得,大长公主是那样的人不?”

赵禹不吭声了。

袁道熙想了想,这话也对。

那位殿下这些年干过的那些事,盛京高门有目共睹。

官家圣人从前有多少次都懒得理她,何况他们这些人呢?

“那你要这么说,这事儿可僵住了。”

袁道熙把两手一摊,颇为无奈的看向赵禹:“大长公主那个劲儿,我看哪怕是官家下旨要派沈从真去南苑都护府,她也敢把公主府的大门紧闭,不领圣旨的。”

说难听点,是倚老卖老。

辈分高资历老,仗着没有人跟她计较,胡搅蛮缠的,越发连体面尊贵都不顾了。

而且据他们所知道的,华阳大长公主手里有一样东西。

她年少时得宠。

肃宗皇帝后宫人多,子嗣便也多。

皇子们暂且不论,光是公主也有十几个。

长大成人的六七个吧,可是加在一块儿也比不上华阳大长公主受宠。

一则是华阳大长公主自己争气,又是肃宗老来得女才得的。她小的时候生得漂亮不说,又很会说话来事,对外人就算了,反正到了肃宗皇帝那儿她是能把人哄得高高兴兴。

二则是华阳大长公主的生母,肃宗皇帝的杜贵妃——这位娘娘出身京兆杜氏,那些年杜家还算是有头有脸,无论朝堂还是御前都很能说得上话。

杜贵妃跟肃宗皇帝是青梅竹马长起来的,感情好,也是差了那么一步,就能做肃宗发妻的人。

反正那些陈年旧事,现如今他们这些小辈儿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楚。

只能说华阳大长公主命好。生母是肃宗心头肉,连中宫徐皇后都只得了肃宗一生敬重而从无半分爱意,满心欢喜都给了杜贵妃一人。

所以当年肃宗驾崩,特意给年纪尚小的华阳大长公主留了一样东西——一封遗诏。

具体写了什么他们更是不得而知。

那东西早年间一直是先帝替华阳大长公主收着的,直到大长公主出降,先帝才把遗诏交给了她,又给她破例加食邑。

那会儿多少人议论纷纷,说肃宗皇帝可能是怕这个掌珠受气,来日无人看护照拂,留下的遗

最新小说: 村孤,透视神医 绝色夫君恋爱脑,她却撩完就跑 活埋重生后,主母二嫁东宫 摄政王妃一声跪,全京崽崽膝盖碎 小师妹有点良心,但不多 反派:照顾师娘师妹,拿下女主我无敌了 皇上宠我入骨,我却日日想弑君 宠婢柒娘 皇后娘娘,万福金安 嫡女重生:我帮渣爹振夫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