绫罗缎 > 历史军事 > 大宋风流皇帝 > 第352章:诽谤事件

第352章:诽谤事件(1 / 2)

赵构没打算兴文字狱之类,更不想着学秦始皇来个焚书坑儒,但是也不会任由这些人骂自己不是,书生误国,知道个屁?

没多久,事情查清楚了,毕竟这张伯麟也不是什么硬汉子,只是个有些执拗的书生罢了,对于朝廷的审问,他直言不讳。

朝廷兵强马壮,为什么不北伐故土?为什么不将先帝的尸骨接回来?先帝都死了,皇帝和满朝文武装聋作哑,这难道是朝廷应该做的吗?面对家仇国恨,难道就这样视而不见跟金人和平相处吗?

他说的有道理也没道理,北伐用兵跟金人开战,不是简单的事情,也不是说打就打,不过,作为一个书生,这样说也不能说他错了,毕竟你跟他讲整体局势、经济,他根本就不懂。

紧接着,皇城司的奏报也呈上来了,比之审问的更清楚。

张伯麟就是个性子直的傻子,他心中对此事有怨气,完全是那白锷不断蛊惑的。

白锷不时对他提及,在北地的时候一众皇室宗亲有多苦,有多惨,被侮辱成什么样,先帝赵佶死的有多憋屈、有多无辜。

激愤之下,张伯麟那天又吃多了酒,就越想越气、越想越觉得朝廷不争气,便是写了这样一番话出来。

至于白锷这样做的缘由,倒是并不清楚,哪怕锦衣卫用刑,他也只是咬死了,自己感怀一众宗亲在北地之艰难,而且先帝、太后尽皆魂归九泉,却只能分割南北两地,这万里之遥,让夫妻死后都不得相见。

整日悲痛之下,方才对别人说一说这些事儿。

不过,很快皇城司就查到,白锷的一名仆从曾前往宗阳宫拜谒过赵桓。

此事基本上也清除了,赵桓有搅风搅雨的意思,白锷在北地定然与赵桓熟识,也许白锷却是有对自己主子太后的痛心和悲愤,这才对朝廷以及赵构有些不满,于是发生了这种事儿。

面对张浚、王元的禀告,赵构说到,“他们虽有诋毁孤以及朝堂之言,可终究也是孤不能尽为子之孝,便略作惩治便是了。”

“那便流吉阳军或者万安军吧!”高柄说到。

张浚嘴角一抽,好家伙,你直接弄死这俩不痛快么?

这俩地儿在哪儿?大宋南天门,最南边儿的琼州(海南岛)得最南端,稍微往南迈一步就直接出国了。

而且,现在这琼州可比不得后世,这里瘴气、沼泽众多,大多都是未开化之地,也只是在一些紧要之地有兵丁驻扎,其他的地方百姓极为稀少,将这俩送过去跟送死也没什么区别。

微微摇头,“算了,流广州龙穴洲(珠江口附近)一带盐场三年吧!”

众人齐声说到,“陛下仁慈!”

虽说广州一带也是边野之地,可终究比琼州好多了,哪怕盐场要累一些,可是坚持三年也大概率能活着回来。

“另外,张伯麟所言,虽有不实,可也终究是朕考虑不周,因此,孤打算遣使往北地,将先帝尸骸带回来,与母后合葬,尔等以为如何?”

“陛下之仁孝,感天动地!”

“那尔等以为该遣何人为使臣呢?”

众人想了想,便是提了几个名字,大多都是礼部之人,不过高柄眼珠一转,“陛下,臣以为遣礼部前往并不妥当,先帝灵柩还朝,这是何等大事,而且若是去的人身份不够,金人也未必会允许,臣以为,至少应该是顶尖重臣前往方可。”

赵构微微皱眉,现在朝堂的几个重臣,不管是好是坏都是他安排的,这一趟显然不是好差事儿,派出去万一出个什么意外,那不是自己的损失?

而且,几位尚书包括张浚等人,年岁可都不小了,跑这一趟极北之地,根本毫无意义。

赵构没想明白,张浚几个却是想明白了,重臣还真有合适的!

“陛下,臣以为高大人所言甚是!”

“而且先帝灵柩还朝,按理说便是陛下亲自前往相迎也是理所应当,可陛下需要再朝中坐镇,一去怕是要耽搁一两年时间,这自然是不妥的。”张浚郑重开口。

高柄颔首,“张相所言有理,先帝乃帝王之尊,如今还朝岂可等闲视之?以臣之见,便是遣皇子皇孙前往也是理所应当。”

赵构也明白了,这左右二相难得联手,是给赵桓挖坑啊,很显然,皇城司查出来的消息他们也知道个大概。

“二位卿家所言甚是,孤身为先帝之子,当以孝之身往北国,迎先帝灵柩归来。”

“陛下不可啊,如今朝政紧要,陛下若是去往北地,国之将乱。”

“朕便是不要这万里江山,也不能让先帝孤身在北地,而且为子当行孝道,孤亲迎义不容辞!”

显然,赵构也演上了。

张浚两个自然是配合,“陛下,可按照身份来说,您乃是天子,自然尊贵,但是迎接先帝灵柩……这个,恕臣无状,臣觉得,陛下的身份却还不够啊。”

“啪!”赵构一拍桌子,怒声喝到,“朕乃是先帝之子,如何身份不够?”

高柄见气氛也到了,当即

最新小说: 重生大秦,一怒而诸侯惧! 大明:我最强皇孙,请老朱退位 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! 我家世显赫,躺平不过分吧! 穿越皇子,无敌兵王 开局一把刀,狂扫八荒 史上第一豪横 痴愚赘婿?朕是皇帝来着! 反派:废物世子,开局龙阳圣体 对弈江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