绫罗缎 > 历史军事 > 大宋风流皇帝 > 第347章:日蚀

第347章:日蚀(1 / 2)

程师回深吸一口气,心中怒火不少,一下子调走了自己一半的兵马,恐怕剩下的也是些老弱病残,看来,自己这西北之旅,不会太安静了。

不过,这也是在意料之中,如果吴璘会顺利的将所有兵马尽皆交出来,那也就不值得朝廷和陛下如此重视了。

好在自己此次前来,朝廷不仅调集了原先他麾下的多名将领,而且还将禁军调拨了两千随他同来,而且之后利州西路兵马的军饷、粮米,也会是朝廷直接调拨,不必受到吴璘节制,否则,简直是寸步难行。

“如此,那便等着朝廷命令便是。”

随后,程师回也懒得与吴璘多说,反正注定不会成为朋友,说什么也没用。

直接让随行之人与吴璘麾下交接一些账目之类,第二天便是离开兴元府,直接奔着邻近的沔州而去。

他很清楚,哪怕剩下的老弱病残,也未必容易接受,可路终究要一步步去走,这事儿急不得,左右有朝廷支持,先站稳脚跟再说吧……

就在赵构的小日子过的优哉游哉的时候,却是发生了一件大事:日蚀!

相比之前的彗出东方,日蚀的影响显然更为严重。

其一,彗出东方是灾难的预兆,有极大可能会出现灾祸。可日蚀不一样,这玩意儿是专门针对皇帝的。

其二,彗星这东西,真正关注的人少,可太阳不管你关不关注,只要发生了日蚀你一定会知道。

日者:人君之象!圣王在上,则日光明而五色备!还有所有人都熟悉的,天无二日、士无二王、国无二君。

这些都表明,人们认为太阳代表着皇帝。

夫至尊莫过乎天,天之变莫大乎日蚀!

正因为如此,对于日蚀现象,重视程度极高。

因为有钦天监提前禀告,赵构自然不敢怠慢,提前召开大朝会,让文物群臣汇聚宫中,果然,天象骤变!

赵构命百官尽皆敲击准备好的铁器,并且命礼部取金银敬奉上天,城中百姓也尽皆被差人通传,到街巷之上游走呐呵,禁军大营兵马出动,擂鼓演武!

既然对日蚀重视,所以,自然也有一套应对的办法。

最早记载日蚀的是《尚书》,夏仲康时期(前2137),发生了日蚀天象,国君下令:辰弗集于房,瞽奏鼓,啬夫驰,庶人走!

随后,周朝定礼仪,就将这一套确定下来,专门应付日蚀,还增加了诸如:天子救日,置五麾、陈五兵、擂五鼓之类。

约莫一炷香之后,黑暗缓缓退去,阳光再度洒落下来,哪怕是在宫中,赵构也可以听到满城震耳欲聋的欢呼之声。

不过,此事自然不算完。

赵构环视百官,而后沉声说道,“今日起,罢朝三日,四品以上官员闭门思过。”

“礼部,于城外社坛,朕要祭天祈福。”

“免除河南新复一应州府税赋一年!”

“臣,领命!”

待到一众大员尽皆离开,赵构也松了口气,直接摆驾勤政殿,换素服同样会闭门三日。

那就要说了,统治阶级或者说皇帝,相信这些天象么?

怎么说呢,一开始自然是极度相信的,毕竟任何人对于未知的事物都有好奇和恐怖之心,皇帝同样是如此,尤其是皇帝至尊无上的地位,很容易和天上这些东西联系起来,就让人不得不信。

不过,随着时间推移,尤其是对天象的观测越来越多,这种相信自然也就越来越少。

比如说君权神授、天人感应等,除了有时代的限制之外,更多的就是出于统治者的需要。

而到了大宋朝,实际上有很多人已经不相信这东西了。

比如说之前王安石想要变法,就曾上疏皇帝说,“天变不足畏,祖宗不足法,人言不足恤!”

宰相富弼,也曾上疏皇帝说过,“花时间去研究天象变化,不如使下情通达,没必要去用天人感应之类的说法去牵强附会。”

由此可见,大宋的臣子对于天象已经看明白了,这就是自然现象。

可为什么皇帝依旧重视,大部分的臣子也依旧相信呢?

臣子相信,是因为他们想要让皇帝相信。皇帝为天下至尊,基本上没有什么玩意儿是限制皇帝的,老天爷算是唯一一个从各方面都能压皇帝一头的,百官希望皇帝能有个敬畏的东西,也能找机会对皇帝进行劝谏,让皇帝产生一些制约和畏惧之心。

皇帝相信,是因为他想要百姓子民相信。

皇帝希望百姓相信,他的皇位和权势是上天赐予的,虽说有些天象代表着上天对皇帝的指责,可再怎么说,顶天算是老爹给儿子甩脸色,皇帝依旧是老天的儿子,这就足够了。如果百姓连上天都不敬重了,还会敬畏皇帝么?

不相信的人是因为他看透了这东西的本质,相信的人未必没有看清这东西的本质,也许他只是有必须相信的理由罢了。

这便是为什么,不管信不信这东西,都会慎重对待的缘故。

最新小说: 对弈江山 开局一把刀,狂扫八荒 大明:我最强皇孙,请老朱退位 反派:废物世子,开局龙阳圣体 重生大秦,一怒而诸侯惧! 我家世显赫,躺平不过分吧! 痴愚赘婿?朕是皇帝来着! 穿越皇子,无敌兵王 史上第一豪横 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