绫罗缎 > 其他类型 > 我只是想做衙内 > 第51章 还真的出事了

第51章 还真的出事了(1 / 2)

“嗯……”

张辰安大致浏览了一下信件,纸上虽然没说什么,但看得出张守正还是想儿子了。可张辰安呢,凡事喜欢思考多一步:“难道张昌松那恶霸在惹事了?”

事实上,张辰安还真的没猜错,张昌松确实是闹事了。因为张守正在信里提到了一件事,让张辰安立即想通了前因后果……

在石塘村,张昌松拿出了十二分精力来,开始竭力要把石塘村的田地都收归他的名下。不为别的,因为他亲弟弟想过继一个孙子给他,张昌松等于又有后了。可一想到要便宜了外人,张昌松还是一口恶气没办法出。

“看来,还是得找张昌松的罪证才行啊……”

在此时,“通倭”还是重罪,甚至可能处以极刑的。所以,张辰安想找到张昌松的罪证。“通倭”这种好事,以张昌松那么贪财的个性,是不可能放弃的。

“从哪里下手呢……”

张辰安仔细回忆起石塘村的状况,发现一个奇特的事情。

“那个生丝收购商……?”

张辰安突然有点明悟了,是了,张昌松一直跟“倭寇”有联系!就是通过那个“生丝收购商”!

为什么这么笃定呢?很简单,石塘村不种桑树,不养蚕,也不产生丝,那个“生丝收购商”说是张昌松的“朋友”,几乎每个月都会路过石塘村与张昌松“把酒言欢”。而张昌松呢,也经常派出他的心腹,去外地收“印子钱”……

现在想起来,这些都是张昌松的障眼法罢了。

不然的话,凭着石塘村那些田地,张昌松如何能在几十年时间里积攒起那么多的身家?

看来,张昌松绝对是有问题的,而且掩人耳目很久了!

可要怎么查呢?

如果没证据,张辰安很可能就成“诬告”了。

“到底该怎么做……”

张辰安有一个好处,就是从来不小觑了古人的智商。

事实上,能在古代混得好的,智商没有一个低的。

张辰安也郁闷,如果这些智商能用在正途上,大梁朝何至于现在这样?当然,也从侧面反应了一个事情,也正是因为聪明人太多了,反而互相掣肘。说到底,还是欠缺了一个好的制度,让整个国家凝成一个整体,朝着一个方向前进。

本来,朝廷清剿“倭寇”是一个绝好的宣传时机,可惜朝廷做得太差了,连百姓都不太领情。

就好像前几日,张辰安在街头上看到几个百姓在议论,说朝廷没有“清剿倭寇”之前,他们的日子还行。可现在呢,差点揭不开锅了。

聪明人其实都明白怎么回事,走私已经成了产业,一旦被人为截断了,那影响的就是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所有人。上游还好,那些有钱人该干嘛就干嘛,好像没事情发生一样。下游就惨了,这几月来,不知道多少织工已经回到乡下了。

太多聪明人,也不是好现象。因为太卷了,一些聪明人就会限制别人往上爬的道路。

古有世家门阀把控知识,现在有书香门第把控科举之路。本质上,没什么区别。

“瞧你的模样,家里有困难?”

陈梦姝关切地看着张辰安,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。

张辰安收好信件,然后笑道:“有钱能使鬼推磨,没什么困难是钱解决不了的。如果解决不了,那就是钱不够。”这句话看起来像真理,其实是谬论。但是用来忽悠这个涉世不深的女孩子,还是够用了。

“呵,你的口气真大!”陈梦姝被气到了。

张辰安突然问道:“你认识……走私那些人么?”

“你想干嘛?”

陈梦姝还是很警惕的。

“想找一个人。”张辰安也没多少隐瞒,“这人可能不是商贾,而是一名假倭。”其实江南的百姓都知道,很多“倭寇”都是假倭,真倭寇少得可怜。假倭,或者是活不下去的百姓去海上讨生活的,或者是助纣为虐的,或者是想落草为寇后大捞一笔的……不管怎么说,“倭寇”也分三种。

一种,是做走私生意的,不打劫;一种是黑吃黑,做生意,也打劫;最后一种,就是真倭寇了,纯打劫。

如果大梁朝有认识的话,就应该分门别类打击。

像江南八大家,他们就是只想做生意的,不想打劫。打劫,哪里有做生意赚的钱多?

可是呢,大梁朝一刀切了。导致现在江南经济差点崩盘,要不是江南富庶,本身也有一定的物品需求,还真的就扛不过去。现在也没好转,情况一直在恶化。如果继续恶化下去,估计“海禁”也就松动了,这就是地方与朝廷的博弈。

但是,“假倭”、“真倭”却依旧存在,只不过他们已经远遁,且不敢再来罢了。估计也是元气大伤,没办法再骚扰沿海百姓。

“假倭?”

陈梦姝一愣,然后很敏锐地问道:“你找他作甚?”

“我家那边,可能也有假倭的据点。甚至,可能是假倭头子。”张辰安觉得,张昌松

最新小说: 嫡女重生:我帮渣爹振夫纲 皇后娘娘,万福金安 小师妹有点良心,但不多 反派:照顾师娘师妹,拿下女主我无敌了 村孤,透视神医 皇上宠我入骨,我却日日想弑君 宠婢柒娘 活埋重生后,主母二嫁东宫 摄政王妃一声跪,全京崽崽膝盖碎 绝色夫君恋爱脑,她却撩完就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