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章 大集市,眼熟之人(1 / 2)

翠婶子想着家里的年迈的婆婆,这松软的发糕她一定喜欢,问着戚满满。

“这发糕你怎么卖啊?”

“也是一文一块,”戚满满笑道,“这是白面做的,又加了红糖和红枣,卖便宜了就亏了。”

翠婶子惊呆了,“这发糕都有豆糕五六个那么大了,也卖一文?”

“是啊,我们也就赚个成本钱。”

翠婶子见发糕这么大块,还用了白面红糖这些精贵东西,翠婶子还真信了戚满满的话,真心实意对戚满满说道:“你这个发糕卖两文钱也可以啊,这么大块呢!”

戚满满笑了笑,这翠婶子倒是难得的实诚人,“现在过日子都不容易,一文钱谁家都能买上一块尝尝。”

这年头确实哪家生活都不容易,“你这孩子,心善。”

翠婶子要了六块发糕,发糕个头大,要用几片大叶子才能包好,戚满满见翠婶子带了干净篮子问了一下,翠婶子也干脆把发糕直接放到篮子里。

豆糕已经打出了名声,又有免费试吃的名头,红糖发糕和戚满满想得一样大受欢迎,两百块很快就卖完了,好些人还没买到,见还有豆糕争相把豆糕也给买完了。

“这发糕太好吃了,又香又软,老板你们明天要多做点啊!”

“是啊,这么大个吃两三个就饱了,香甜香甜的比馒头好吃多了。”

听着他们夸赞的话,沈小梅高兴得很,难得说上两句话,“大家喜欢就好,明天我们一定多做点。”

戚满满意外看了她一眼,看来做生意确实锻炼人啊。

沈小梅一路上都很高兴,在沈有财车上还想和戚满满说发糕的事,被戚满满拦住了。

也不是她防备人,财不露白,如今生意刚起步,还是谨慎点好。

戚满满一拦,沈小梅马上止住了话头,这两天宋铁一直在和她说戚满满聪明、有主见,她听多了也记在了心上,她不明白戚满满为啥会拦她但这不妨碍她听话。

车上的人见她们又买了骨头和猪肝,七嘴八舌问着,沈小梅都是笑笑也不说话,有些嫉妒的就说上酸话了。

“小梅你们家日子现在是好了哦,我听翠花说天天都能闻到你家的肉香呢!”这是和沈翠花交好的人。

“天天都吃肉啊?”有人咋舌,“小梅看来你们家日子是真过好了,有什么赚钱路子可不要忘了村里人啊!”

戚满满抬了抬眼,这话说得可真是厚脸皮。

“嫂子说笑了,我们家长春大病初愈,济生堂的李大夫说他要吃好些,爹娘心疼长春,这才天天买了菜买点肉、下水这些给他补补。”

她们篮子里确实装着骨头,宋长春躺了一年村里谁不知道,那妇人见了讪讪“哦”了一声。

“这、这是要好吃些。”

骨头和下水可不是啥好东西,也不值钱,几文钱就能买到,妇人也怪自己一听人家吃肉就急哄哄开口,那沈翠花嘴里可没几句实话!

车上其他人也反应过来,难怪这俩婆媳天天都往镇上跑,骨头下水再便宜也要花钱,农家人要挣钱可不就只能卖菜吗。

被戚满满这么不软不硬一刺,直到到村车上的妇人也没再说话。

到家里后戚满满和沈小梅说道:“娘,咱们尽量不要在村里说卖糕点的事,你也看到了,咱们家现在吃了几天肉就被人盯上了。”

沈小梅想着车上那些妇人的嘴脸,忙点头应道;“我知道了,我不说,谁都不说。”

那乖乖的样子看着戚满满一笑,觉得沈小梅其实还蛮可爱。

“对了满满,发糕这么好卖,明天又是大集,我想着做四五百块都能卖出去!”

“大集?”

“是啊,每月十五就是镇上大集,到时候周边村子好多人都会去镇上,人多着呢。”

戚满满还真不知道这个,听沈小梅这么说一口应道:“成,那明天就做五百块。”

她想了想,又问道沈小梅,“大集的话,码头上商人也会多些吧?”

沈小梅没怎么去过码头也不清楚,戚满满也没再问,心里想着大集就算商人不增多,去码头的人也不会少,发糕应该也好卖。

晚上泡了十斤多黄豆,戚满满也说自己打算,最终决定明天除了李香芹在家里,其他人都去镇上,戚满满和沈小梅带着两个孩子还是去市场卖,宋铁和宋长春则拿两百块豆糕和三百块发糕去码头卖。

大集日一家人都起得早,戚满满打算做十斤面粉,也就是一千块发糕,今天豆糕做得也多,长秋和长冬帮着沈小梅两人,宋铁负责烧火,宋长春去和沈有财商量包车。

今天去镇上的人不少,她们一家人每个人都拎着篮子,遇上厚脸皮要是掀纱布也麻烦,不如包车。

包车一趟要给二十文钱,她们现在也不差这个钱。

宋长春和沈有财商量好很快回来,帮着戚满满搅拌面粉、分碗装,豆糕和发糕做好了,一家人一人吃了点发糕就准备去镇上了。

最新小说: 皇上宠我入骨,我却日日想弑君 宠婢柒娘 皇后娘娘,万福金安 活埋重生后,主母二嫁东宫 小师妹有点良心,但不多 嫡女重生:我帮渣爹振夫纲 摄政王妃一声跪,全京崽崽膝盖碎 反派:照顾师娘师妹,拿下女主我无敌了 绝色夫君恋爱脑,她却撩完就跑 村孤,透视神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