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2章 晋商的支持(1 / 2)

周永宁有没有其他阴险手段不说,东林党这一次又在他身上吃了大亏,挪用边军的粮饷再次是虚晃一枪,相安无事,没有一粒粮食被挪用了。

东林党官员大骂周永宁无耻的同时,吴伟业熬不住了,如今到了这种地步,进退两难,只能找来别人资助他银子支撑下去了。

思来想去,京城里能够拿出大笔银子的商人,只有晋商了。

吴伟业就像当初的东林党官员一样,跑去了山西会馆,找到晋商求助。

刚刚走进山西会馆里,就有一名晋商等着他,显然是就等着他来了。

王登库坐在一张黄花梨官帽椅上,慢悠悠喝着来自江南的贡茶,看见吴伟业一脸难色的走了进来。

王登库摆了摆手,示意丫鬟给他倒上一杯清茶,热情的说道:“吴公子怎么有空闲来山西会馆,最近官青纸和雪纸在京城里打得火热,应该没有闲情雅致来山西会馆里闲聊。”

是个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,吴伟业这次过来是为了借银子,按理来说王登库不会是一副热情的表情。

吴伟业却看出了他的心思,因为吴家在京城的势力,不能给他做出东林党众臣那边的许诺,用举人的名额换来王登库的银子。

要是在江南还好说,以吴家在江南的势力,拿出二十名举人轻而易举。

过了大江就不一样了,各个布政司有各个布政司的盘根交错关系,不会让来自江南的吴家轻易染指。

王登库一脸的笑意,还让丫鬟热情地倒了一杯清茶,目的只有一个。

看上了吴家手里所有的官青纸铺子。

比王登库的奸商心思,不会做赔本买卖,想要从他手里拿到银子不是不行,就要用吴伟业手里所有的铺子作为抵押了。

趁着官青纸和雪纸死熬着的机会,王登库就能用一个极低的银价拿走吴伟业手里所有的官青纸铺子。

即便是到了最后,官青纸熬死了雪纸,王登库也不亏,那些用低廉银价拿来的官青纸铺子转手一卖,就能卖出大笔的银子。

不卖的话,王登库留在手里,可以贩卖晋商的各种货物。

形势比人强,吴伟业看出了王登库的心思,只能尽量减少一些损失了:“本公子想要从山西会馆借走一笔银子,如今手里比较值钱的东西只有京城里的铺子了,用七成的银价抵押如何。”

涉及到了拆借银两,王登库不会讲究什么情分了,直接从袖口里拿出了一个小算盘。

‘噼里啪啦’打了几下,装模作样的珠算了一番。

其实他早就算清楚了,心里有了一个底价,却还是狮子大开口:“最多四成,你要知道整个京城里能够吃下你手里铺子的商人不多,只有山西会馆存了这么多的现银。”

吴伟业点了点头,这句话倒是实话,晋商、徽商、两淮盐商各有各的地盘,在山西布政司、北直隶一带,最有实力的大商人就属于晋商了。

两淮盐商倒是也有大笔的银子,可惜他们的银子不会存在京城里,存在了两淮一带的老家宅子里。

银子是贵重东西,运送起来十分麻烦,不会把银子轻易放在脱离自己掌控的地方。

吴伟业据理力争的说道:“本公子手里的那些铺子,全都是位于京城的各个繁华地段,甚至是有不少位于东安门内市,只用四成的银价就想抵押走所有的官青纸铺子,未免欺人太甚了。”

他们两人嘴上有着争吵的意思,脸上却是一副淡然,云淡风轻的喝茶。

和气生财,归根究底两人是在谈买卖,哪里有那么多的仇恨。

互惠互利才是上策,像周永宁那般吃独食活不长久。

王登库放下手里的豆青釉盖碗,稍微退了一步:“这样吧,我也不多要了,五成的银价怎么样?你要知道以现在紧要的情况,官青纸铺子拿不出足够的银子,就要被雪纸给熬死了。”

吴伟业深深地叹了一口气,被逼到了这一步,已经不是他所能左右的了。

不熬下去是个死,熬下去还有一线希望。

不能眼睁睁看着吴家这么多年的祖业轰然崩塌,只能想方设法挽救,没能想到雪纸撑那么长的时间。

远远出乎了吴伟业的预料,在他和官绅们的计算里,又经过了账房先生们的各种精确珠算,得到了一个确切的数目。

周永宁的雪纸最多能够撑一个月的时间,如今过去一个半月了,还是坚挺的支撑着。

吴伟业虽然不知道周永宁哪里来的那么多银子,按照正常的情况来说,银子应该早就消耗光了。

有可能是皇后娘娘偷偷塞给他了一笔银子,也有可能是通过东林党官员不知道的手段挪用了粮饷。

总之,如果不能拉来一笔银子,率先熬不下去的就是官青纸了。

只是五成的银价,还是超过了吴伟业心里的底线,再次摇头了:“五成还是太低了,事情到了这一步,本公子也就不浪费口舌了。实话给你说吧,最低六成半,低于这个银价就不拆借了,实在不行的话

最新小说: 村孤,透视神医 皇上宠我入骨,我却日日想弑君 活埋重生后,主母二嫁东宫 皇后娘娘,万福金安 小师妹有点良心,但不多 摄政王妃一声跪,全京崽崽膝盖碎 宠婢柒娘 绝色夫君恋爱脑,她却撩完就跑 反派:照顾师娘师妹,拿下女主我无敌了 嫡女重生:我帮渣爹振夫纲